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

湖人隊能成功使用普林斯頓戰術嗎?

現今NBA聯盟中,Byron Scott是唯一還使用普林斯頓戰術(Princeton Offense)的總教頭。宣布擔任湖人教頭記者會時,史考特曾經表示普林斯頓戰術跟三角戰術是非常類似的,他也相信Kobe對這個戰術是熟稔的。湖人在失去長人Pau Gasol後,現在陣容正與當時普大沒有高大內線,並靠著大量無球跑動的分享球權創造得分機會。


在下文會對普林斯頓戰術與三角戰術做簡單介紹,不過我們先來聊聊這些歷史故事吧!

Byron Scott在執教紐澤西籃網、紐澳良黃蜂以及克里夫蘭騎士皆以此系統為主,在2000年執教籃網前,他曾是國王隊的助理教練,當時國王隊的總教練Rick Adelman正是此戰術的愛用者,再往前推一點,Rick上任前的教頭是Eddie Jordan,他是誰呢?大家對他印象應該是他擔任巫師隊總教練時,前年Mike Brown執教湖人時,當時Nash、Howard皆空降湖人,而此時湖人不斷主打普林斯頓戰術,其進攻教練便是Eddie Jordan。

但是普林斯頓戰術真的可以在現今聯盟中擊敗三角戰術嗎?從歷史數據來看,2002年西區冠軍戰Rick Adelman領軍的國王隊在第七戰敗給Phil Jackson領軍的湖人(我們這邊先略過其他因素,只看結果),接下來NBA Finals湖人遭遇的對手是誰呢?正是Byron Scott領軍的籃網隊,湖人以4-0橫掃陣中有Jason Kidd、Kenyon Martin以及Keith Van Horn的籃網。

大概講到這,開始這兩項戰術的基本介紹以及比較吧!

這兩者戰術都是源自於美國大學籃球,普林斯頓戰術顧名思義就是出自普林斯頓大學當時的Pete Carril,三角戰術則是由南加大的Sam Barry所創始,之後再由Tex Winter改良,最後被Phil Jackson引進NBA。

由於普林斯頓戰術沒有高大內線,需要大量的球權移轉,因此在這個系統當中,需要有優異的外線射手以及優秀的控球後衛組織,大多用來對抗區域防守,因此在底角的三分射手便顯得重要;三角戰術較為普遍的型態是邊線三角,加上two-man game的配合,這點就與普林斯頓系統常會有的give and go、high post feed類似。



為了要讓陣型呈現<三角>,一開始陣地會以1-2-2的set,利用四五號位的高位雙擋進行

三角戰術有眾多類型變化,這邊提供其中一基本款:強邊的two-man game



在這個set當中,控球後衛先進行一個give and go的動作,中鋒要幫忙擋對方控球後衛,這時就會有一個小後門,當無法給後門給一號球員後,控衛也已經跑至弱側邊,這時就是一個簡單的SG和C的兩人配合。

接下來普林斯頓戰術,我們直接以2012年湖人隊作為例子:
此play基本上可以發揮戰術重點,一:中鋒為該進攻組織者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二:積極的掩護跑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三:(弱側)或底角三分球





結語,當年湖人其實沒有將普林斯頓戰術發揮得很好,那時有雙塔的最好優勢,因而被質疑為何打了一個適合矮小陣容的系統,今年湖人陣容的確不高,內線有運動能力強大的Jordan Hill以及Julius Randle,此戰術的四五號球員又需要組織,而Boozer正有此能力,甚至可以發揮中距離能力;湖人的鋒位也都具有一定的運動能力,三分能力大致都有三成五的命中率,林書豪以及Nash對於組織都有相當能力,看來萬事俱備,你覺得今年湖人隊能成功使用普林斯頓戰術嗎?

此文參考自<Is There a Place in the Modern NBA for Byron Scott's Princeton Offense?>

photo credit: TheDailySportsHerald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